教育家井深大说过:
“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,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。”最近全网刷屏的这个湖北家庭的故事,正好映证了这个教育观的真实确切。
01
教育最贵的资源,
不是学区房,而是父母的认知和三观
这段时间,随着各个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送达,不少孩子们终于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喜讯。
湖北黄石阳新县,18岁的陈杰以理科669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,并且在近日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。
而陈杰也是他所在的镇上,11年来第一个考入清北的孩子。
拿到通知书后,他立马和母亲分享了这份喜悦,母亲何木珍看到儿子多年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,也不禁喜极而泣。
随后陈杰又想尽快让父亲也知道这个好消息,在得知父亲一大早就去送快递后,他急忙带着通知书赶去了父亲工作的地方。
快递站点,父亲陈世兴刚送完快递回来,炎热的夏天里,这位爸爸的皮肤晒得黝黑。
当从儿子手里接过北大录取通知书后,他难掩激动,尽管早已知道了录取结果,却还是有种“美梦成真”的感觉,还跟儿子开玩笑让“掐自己一下从梦中醒来”。
和世间很多父亲一样,陈世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爸爸,他小心翼翼地翻看着那份通知书后,热泪盈眶地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,随即说道:“儿子辛苦了。”
众人在采访的过程中才知道,这一路走来,这一家人究竟有多么不容易。
十几年前,陈世兴不幸患上“恶性骨肉瘤”,在历经三次大手术后,身体才逐渐好转,但也因此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。
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的未来,陈世兴和妻子带着孩子们从北京回到了老家。
他找了份送快递的工作,妻子专心照顾孩子成长,两个人每天起早贪黑,奔波忙碌,只为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。
两个孩子也从未辜负父母的付出,前两年,陈杰的姐姐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汉科技大学。
聊到儿子的成长过程,陈世兴想起,儿子上初中时,有次凌晨一点偷偷躲在被窝玩游戏,他看到后立马告诉孩子:“老爸这辈子吃尽了没文化的苦,希望你不要走我这种老路......”
陈世兴回忆到,14岁时,因为家里条件不好,没办法同时供养几个孩子读书,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他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妹妹。
这一路走来,经历了多少坎坷,尝遍了多少酸甜苦辣,他太清楚在没有学历、没有知识支撑的情况下,每一步走的有多难,所以不愿儿子再重复这段艰辛。
令人欣慰的是,因为有了他的及时引导,一句话点醒了正在处于青春期的儿子,从那之后,再也没看到陈杰玩过游戏。
父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,也清楚知道人生的路该如何脚踏实地的走。
在他的言传身教中,儿子才能始终保持着那份自律的习惯,播种梦想,努力浇灌,等来收获的季节。
评论区里有家长感慨:其实优秀的孩子骨子里都有一股洪荒之力,只要被点燃,就能爆发。
细想来,认知高、三观正的父母,就是那份点燃火种的能量,总能及时的给孩子指明对的方向。
教育最贵的资源,从来不是外在的物质条件,而是父母的认知和三观。
父母的认知,是孩子的起跑线;父母的三观,是孩子的导航仪。
真正有远见的父母,会把自己活成一束光,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,从而成就孩子的一生。
02
给孩子最好的托举,
是无条件支持和高质量陪伴
学者张怡筠曾说过:
“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,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。而是,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,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,会感受到温暖,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,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。”看到陈杰在面对采访时的自信,在谈及未来规划时的坚定,更加清晰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深切含义。
刚上初中不久,陈杰就在物理学科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,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,他立志将来要投身航空事业。
高中期间,他一边备战冲刺高考,一边用长达15个月的时间准备物理竞赛,耗费了不少精力,可他依然在高考时取得了669的高分。
备赛期间,因为环境的限制,他大多时候只能依靠自学和有限的校外培训。
看到儿子为了竞赛停课,母亲何木珍甚是担忧,好多天焦虑地寝食难安。
但她也清楚地明白儿子追求梦想的决心,所以全家人最终都选择了全力支持孩子竞赛和高考同时进行,甚至也做好了将来让孩子复读的心理准备。
这几年时光里,为了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学习,母亲一直专职陪读,每天早上六点多会和儿子同一时间起床,变着法给孩子做好吃的饭。
也是在这几年中,母亲的头上长出了不少白发,父亲也为了赚钱苍老了不少。
可他们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诉过苦,也不想让孩子有任何心理负担,母亲一直告诉儿子:
“只要你尽力了,不管最后结果怎样,我们都无怨无悔。”她希望儿子知道,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,全家人始终都会陪在你身边。
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支持、鼓励和陪伴,陈杰和姐姐才能成长得如此优秀。
陈杰的成长环境,让我回想起之前看到过导演饺子分享了自己的来时路。
饺子最初投入到漫画创作的那几年里,没有收入,只能依靠母亲一千多块的退休金生活,在旁人眼里,他就是在家“啃老”,邻里议论纷纷。
可饺子的母亲却没有过半句抱怨和责备,她屏蔽了外界的非议,全身心支持儿子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。
几年后,饺子创作出了屡破纪录的大作《哪吒》,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《朗读手册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
“所有的孩子出生都是平等的,没有人会说话、数数、读书或写字,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。差异的原因在于,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,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。”所谓“尽力培养”,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尽己所能通过高质量的陪伴,支持孩子的梦想,给予孩子足够的勇气,托举孩子奔赴美好的未来。
陪伴不是监督,而是共同成长;支持不是纵容,而是信任和鼓励。
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就像阳光和雨露,不可或缺。
无条件支持不是无原则的溺爱,而是无论孩子成功或失败,都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;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,给予他们试错的空间。
高质量陪伴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,而是全身心投入,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,成为孩子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。
真正有意义的教育,往往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调整教育方式。
比如在孩子年少时,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绘本、玩游戏,通过肢体接触和语言互动建立安全感;
小学阶段,父母可以陪着和孩子一起做手工,教孩子做家务,学着独立,也能在合作中培养默契;
青春期时,陪伴更多是倾听,放下家长的权威,做孩子的 “树洞”,陪着孩子一起建立人生的目标,做出成长的规划,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,支持他们一步步往前走。
始终相信,世间没有那么多横空出世的奇迹,有的只是无数父母在背后的奋力托举。
教育路上,家长用什么样的方式浇灌孩子成长,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。
图源:视觉中国
03
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,
就是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
王符说:“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,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。”
一个人若懂得感恩,不管经历了什么,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,都能一步一个脚印,把自己眼前的路越走越宽。
感恩,是做人最珍贵的品质,是处世最有力的底牌,也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。
陈杰一家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,不少网友感叹:
看了这个孩子的言谈和思想,比他的优异成绩更可贵的,是他内在的品质,是那颗时刻懂得体谅父母、知恩报恩的心。
这些年里,陈杰虽然不知道父亲有过如此严重的病情,却一直没有忘记父母的操劳。
因为深知父母赚钱不易,从小他就十分懂事,一次外出学习培训,母亲特意额外给了他六百块钱,让他拿去用。
可他只花了三十块,其他钱全部省了下来,回家后又还给了母亲。
他从小很喜欢打乒乓球,但是当父亲提出要送给他一幅球拍时,他为了省钱也拒绝了。
他表示,在学习的过程中,爸妈就是他努力的动力,只要懈怠的时候就会想到他们在辛劳,然后就会收获力量继续拼搏。
提到父亲的工作,陈杰坦言称,父亲每天五点多就起床,晚上才回家,比自己想象的要辛苦很多。
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后,他坚定地说:“等我以后有出息了,一定不会让他们这么累。”
高考结束后,陈杰还主动提出,要为父亲快递员同事的子女们义务补课。
因为平日里,看到这些叔叔阿姨很照顾自己的父亲,所以也想尽自己所能回报他们。
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,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,尊重他人的付出,更容易获得幸福和快乐。
感恩的孩子,心里有爱,眼里有光,人生路上也会收获无限的美好风景。
好的教育,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:
“天下的父母,如果你爱孩子,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,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。”父母的言传身教,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。
如果父母经常对长辈嘘寒问暖、主动帮助邻里,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关爱他人。
如果父母品行正直、为人善良,自然也能养出一个心怀感恩、处处传递爱意的孩子。
看完陈杰的成长之路,突然明白,真正厉害的父母,都懂得家庭教育中,做好这3件事:
(1)不忘以身作则,树立正确榜样:
生活习惯上,父母的自律会成为孩子的标尺;品德修养上,父母的待人接物是孩子的活教材;面对挫折时的态度,更能成为孩子的精神范本。
(2)不断提升认知,成就孩子未来:
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教育,拒绝 “一劳永逸” 的幻想。知识会过时,但学习能力、思维方式会伴随孩子一生,而这些能力的培养,需要父母先拥有 “终身成长” 的认知。
(3)坚定有效陪伴,给予孩子能量:
陪伴不是简单的 “在场”,而是用真心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,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中积蓄成长的能量,用精准的回应、深度的互动,成为孩子内心最坚实的支撑。
图源:视觉中国
白岩松曾谈到:
“为人父母有三大责任:1.成为孩子的榜样;2.帮助孩子建立强大内在力量和外在好习惯;3.不惜代价帮孩子实现梦想。”
愿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父母,托举孩子奔赴精彩的未来。
来源:中学生听书(ID:tingshu2018)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