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记载:姜太公吕尚先祖伯夷掌“四岳”之祀,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,封于吕。虞夏之际又封申,因为“申”国和“吕”国都在今天的南阳,因此南阳被称为申吕之国。2016年2月,南阳市人民政府确定董营村“吕侯墓”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8月,卧龙区人民政府立“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”碑,以期纪念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。
王村董营 古吕旧址
有史籍记载古吕国(吕城)在南阳董营。清《光绪县志》注:“按今县西二十五里有董营或谓即董吕村。”即在今卧龙区王村乡董营一带。古时,南阳城西门“永安门”内额曰“吕城肇封”,即言南阳向西近临古吕国。《南阳市地名志》卧龙区王村乡篇有记载,汉初,吕后封其族侄孙吕忿为吕城侯于此,意在继奉先祖之祀。吕城侯为祭拜祖先,按汉时形制重修伯夷墓。历代学者的著述均认可古吕国中心在南阳县西三十里董吕村。
展开剩余85%遗址考证:通过查阅文献、实地考察、民间传说、民俗习俗、出土文物及考古研究资料综合研判,王村乡董营村被认为是尧帝封伯夷的采邑地、夏朝的吕侯封地、商朝的吕氏方国、周朝的吕国、中华吕姓的祖根地。
考古发现:市文物局专家多次现场考察,发现遗址地面有不同规格青砖残块。此外,近年来相继出土的吕方鼎、吕王鬲、吕伯簋、吕王壶等古代器物,反映了古吕国先进的冶铸铜技术,也为遗址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据。
修缮复建:2020年5月1日,吕侯墓复建工程启动,经过1个多月的施工,第一期工程顺利竣工。南阳吕姓分会多方筹集资金对墓冢进行修缮加固,恢复部分墓志碑刻,方便族人瞻仰祭拜。
伯夷(太岳)
生平事迹及祭拜
吕氏先祖伯夷,不是商朝灭亡以后“不食周粟”的那个伯夷,也不是被禹定为接班人而后与启争夺王位被杀的伯益。吕氏先祖伯夷,尧舜时期人,官任大岳、侯伯、秩宗。许多《吕氏族谱》记载,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孙,吕姓始祖,既是神权的掌握者,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,权位显赫。
尧时伯夷掌四岳,称大岳或太岳,为分管一方部落首领,同时也在部落联盟中担任官职。西汉司马迁在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记载:“舜得举用事二十年,而尧使摄政。摄政八年而尧崩。三年丧毕,让丹朱,天下归舜。而禹、皋陶、契、后稷、伯夷、夔、龙、公式、益、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,未有分职。”即虽分掌四岳,但未分管某方面具体事务。四岳,官名,主四岳之祭,为四方诸侯之长。《国语》记载尧封伯夷“祚四岳国,命以侯伯,赐姓曰‘姜’、氏曰‘有吕’,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,以养物丰民人也。”《南阳县志》亦记载了伯夷受封之事:“南阳申吕之国也,昔在唐虞,四岳佐禹治水有功,帝尧嘉之,封于有吕……”以此可见,四岳为四方诸侯长,伯夷为四岳之首,即春官,可以统领百官,佐王治国,相当于后来的宰相。
舜封伯夷为秩宗。汉刘向《说苑君道》云:“当尧之时,伯夷为秩宗。”秩宗,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职。《国语·郑语》云:“伯夷能礼于神,以佐尧者也。”伯夷以其清明谨慎、熟习礼法可与神明沟通的才能辅佐尧,位居秩宗,即是神权的掌管者。秩宗依然为百官之首。
伯夷薨后,按照夏朝葬礼,葬于古吕国中心。考古印证了古吕国属夏朝疆域。古吕国所在地,即今天的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一带,包含在夏朝疆域之内。而按照夏朝葬礼,诸侯贵族葬在权力中心。2002年春天,考古工作队首次在宫殿区发现了成组的贵族墓。伯夷为古吕国的得姓始祖,且主管祭祀,为精神引领者、贵族、侯伯,薨逝后墓地必在其封地的权力中心,其祭祀也在吕国的权力中心举行,即董营。在中国古代,尽管存在庙祭制度,但庙祭始终不能完全取代陵墓之祭。古代庙祭一道重要的程序,就是需要事先把被祭祀者的灵魂引进庙,后世进一步把寝建在陵园,庙建在陵园附近,以方便祭祀。因此,对伯夷始祖的祭祀,不管是庙,还是墓,都定在董营。
伯夷薨后,历夏商周,均受本部落(诸侯国)的祭祀。《南阳县志》记载:“虞夏之际,又封之于申,历夏商及周世为诸侯,以奉大岳之祀。”西汉时期吕姓祭拜伯夷。吕忿,系西汉皇后吕雉族侄孙,于公元前183年被吕雉封为吕城侯,吕城为其采邑地,公元前180年,被刘氏所杀。《南阳市地名志》卧龙区王村乡篇记载,汉初,吕后封其族侄孙吕忿为吕城侯于此,意在继奉先祖之祀。吕城侯为祭拜祖先,按汉时形制重修伯夷墓。
如今,时有吕姓后人寻根南阳祭拜始祖伯夷。董营东南的墓地,许多老人讲,听祖上人传说是伯夷吕侯墓。南阳市文物局专家多次现场考察,发现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东南部农田中,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49分、北纬 31度 53分,实地勘探面积约300平方米。地面考察分析,可见不同规格青砖残块,发现有多次盗墓痕迹。经2000多年的风蚀水刷,还保留如此规模,可见当年之恢宏。2016年8月,卧龙区人民政府立“吕侯墓”墓碑,以期纪念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。
吕,本作呂,古“膂”字,像脊骨之形。吕氏先祖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孙,号太岳。帝尧时,伯夷辅政,掌管礼仪,后任命其为秩宗。禹代行天子政时,伯夷尽心辅弼,成为禹之心腹。虞夏之际封号吕侯,以为股肱心膂之重臣,受封于吕,曰吕国。公元688年,吕与申、缯等被楚文王所灭。楚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,建立了一个小国,为楚国附庸,史称东吕,以区别于南阳之吕。楚灵王时,吕部分遗民迁至湖北蕲春。西吕、东吕灭亡后,吕国子孙均“以国为氏”,形成吕姓的主脉。天下吕姓,源出南阳受到众多吕姓口口相传和族谱记载。
附连:
太岳家声远 高阳世泽长
太岳所指:太岳伯夷;
高阳所指:河北高阳。
吕,申,许,齐,同出自炎帝姜姓。
文章投稿:许建辉
整理发布:许建辉
文章投稿/视频投放/敬请联系小编
发布于:福建省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